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俭与廉的传统

作者:黄大能

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成立。黄炎培认为宣传职业教育固然重要,但事业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为证实职业教育之效能,实施职业教育,他酝酿开办职业学校。办社、办校、买机器、造房子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黄炎培想:靠政府,军阀政权佗于混战哪管职业教育,并且也不愿靠。向社会募,少数有钱人如聂云台、徐静仁、穆恕再、穆藕初、刘柏生等都相助了一些,但岂够?黄炎培于是到南洋,在新加坡结识了陈嘉庚。一席倾谈,陈答允从1917年始连续5年,每年提供1000元。另外,菲律宾华侨也有捐助,解决了当时燃眉之急。

1918年黄炎培筹集了六、七万元的开办费,根据普遍实用的工种,和挽回利权的考虑,办起了设有木工、铁工、珐琅、钮扣四科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办得很有成效。但因为学校只筹集到开办费用,而流动资金和日常支出无着,负债越来越多以至周转不灵了。怎么办?黄炎培决定发行学校公债向社会集资。但公债没有社会上有声望、有信誉的人署名担保,将无人认购。一有人说得有十一位经济校董签章才有效,而第一位就得是当时中国银行行长宋汉章。宋曾列名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当时因抵制袁世凯复辟帝制,勒令中、交银行钞票停兑,他拒不受命,信誉大好。宋如同意署名担保,必无问题。一天,宋汉章在倾听了黄炎培提出的要求后,凝视他良久说:“别的不说,你们学校的会计靠得住么?”我们中华职业学校的会计,吾敢说靠得住,你什么时候去查帐都可以,黄斩钉截铁的回答。第二天清早,宋汉章果然亲临上海陆家饭中华职业学校。费了整整半天功失,在学校会计室翻阅一本又一本的帐簿,一言不发。黄炎培始终陪伴在场。

帐目查毕,黄炎培这才问宋汉章:`帐目有问题吗?过得去吗?”宋汉章有力地只说了一个字:“好!”宋汉章三个字就鲜明地落在债券上了。第一次5万元,第二次10万元公债,使中华职业学校渡过了难关。

这段七十多年前的历史事实,虽已事过境迁,但对今天仍能说明些什么问题呢?

(1)办学经费来之不易,必须勤俭办校,精打细算,不能大手大脚。即使事业有了赢余,又岂能挥霍浪费?

(2)办校需廉,会计帐目必须一清二楚,经得起任何人,任何方面的清查、审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社会信誉。

俭与廉是中华职业教育社所办一切事业的传统,七十多年前办职业教育的这种艰苦创业精神,今天仍是我们办职业教育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优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