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为职教鼓与呼

作者:萧铮(陈澍璟)

与中华职教社结缘及职教事业于社会的意义的认识,从加入职教社的起始,我就抱着一个虚心学习的小学生的态度。

我在上海郊区,一直从事普教工作,学校类型有完全中学,戴帽子中学与示范性高中,所教学生有城镇的、农村的,其中多数是普通职工的与农家的子弟。那些不被普通中学录取的孩子,则分流进入职业技术学校或其他性质的学校。这样,在我的人生经历便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几乎是互不联系的,“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二是观念上差别很大,甚至有些歧视性的想法。至少在对待学生类别上,有人以为未进普通中学学习的学生程度和品行上是不入流的,不上档次的。其原因,既有招生上的原因(层次分明、成绩有差),也是因为一些职校、技校本身没有认真地去办、办出质量的缘故。

我所在的南汇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似乎没有中华职教社的组织。在我进了县政协和民盟之后,在教育界委员分组学习的会上,有人介绍一位老先生是“职教社社员”。在他的不懈联系和宣传动员下,有一位教育局副局长开始了组织本县职教社的筹备工作。我被几次邀请参加座谈会,开始了解和学习“职教社”的章程和历史,尤其是黄炎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职教思想。南汇社建立起来后,我至今再未见过那位老先生,但我认为他的“火种”与引领作用不可忽略,不能忘却他那实实在在的启迪。

南汇社建立以后,就按地区(乡镇)分成若干小组开始组织活动。我归属于新场小组。这小组当时成员十许人,负责者是原新场中学校长邬中炎。此老身有重病,但很有积极性,肩负此任,即去几所中小学宣传、组织办班,如外语班某些提高班或高考复习班。关键是想:一、扩大职教的影响,以行动来加强人们的印象;二是为当地教育发展做些提高教学质量的铺垫;三是给小组办学或其他实际工作积累些经验和活动经费。现在回顾起来,收获还是不少的,办学困难不小:招生宣传、借办班用房、办学时间安排、师资商调与报酬……但学校与家长能热心支持,社员的团结一致,始终办学是成功的保证。不少学生参加市一级的考试,取得了好成绩,顿时让各方满意,老师尤其感到欣慰。我与老邬参加语文与写作辅导,颇受一些学校欢迎,终算为职教事业尽了一点微力。

但组内委派我的主要工作,是写通讯,向《社讯》介绍小组的工作实绩和办学效果。这样,既让上级知道基层的工作,去表彰办学过程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激发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地方上扩大了影响,使人们知道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地为职教事业作奉献。总之,办一件事,尽量不至于无声无息、徒劳无功。所以,一段时间,新场小组与邬中炎组长等同志在上海与南汇,“新闻”不断,成绩骄人,有点“名声在外”,干得好似乎不负初衷。之后,由于鄙人年事日长,精力有限,开始专门写学习黄先生生平事迹,思想精神及其他方面的文章,可谓不遗余力。因此,我被市社《社讯》聘为“特约撰稿人”。所以,我反复认真学习尚丁先生写的《黄炎培》及以后浦东社及政协、区史志办编的黄炎培史料。(此外,我还是区文史学会、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等的成员,也是市、区统战部、市民盟刊物的撰稿人),尽管如此地忙于应对,但给市职教社的文稿,我争取每年写约十篇左右。所以,我几乎每年都被市、区评为“优秀撰稿人”与“通信员”,受到表彰和奖励。这么做,一是我“行有余力”;能干就尽力干、“小车不倒只管推”;二是主要的,是我对职教社有了感情。川沙、南汇,两区合并后,使我有机会经常去黄炎培故居及相关遗迹遗址作访问调研,进一步深入学习黄先生的职教思想,了解他的为人。我的注意力,逐渐从文学转向历史,从普教倾向职教。宣传职教与黄炎培职教思想,成为我退休后一个时期的写作方向与重心。

如今我已年届八旬,精力渐衰,作为有限了。所以,我的写作范围大大缩小,尽量做到根据需要去写,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譬如,纪念黄炎培诞生138周年作个发言,就重新学一遍黄炎培先生的历史和著作,如有报刊介绍美籍传教士步威廉的事业,即写一篇“步威廉与‘新场党狱’”。黄先生与新场的关系,我已写多篇,可惜未能系统成集。此外,对“工匠精神”,我很赞成,也希望能尽快成文,说说我的意见。反正,作为一名已届暮年的社员,尽力去做一些有利于“职教”,有益于时代,对社会有积极影响与作用的事,无负于职教社多年的教育与栽培。

中华职教社如今早已发展壮大,已经在中国大地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我以为,时代在进步,国家在发展,职教精神仍需发扬光大。第一,要大力宣传黄炎培的职教思想,包括他的一生奋斗业绩,与共产党同行并进的言行;第二,要把职教教育贯穿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去,包括高等学校要办有高等职术技业专业,培养大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第三,各个行业要努力培养技术拿手与工匠精神,使人才能脱颖而出。

《社讯》的这次征文题目出得很好。这使每位社员都可以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情可表的好题目。我作为一名普通社员,便想“参与一下”。我做的工作不多,作的贡献微不足道,但我想说一说我加入职教社以来的点滴感受,说一说我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尽一份社员的心意。

2016年10月国庆节前后于倚云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