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与中华职业教育社

作者:祝小琬、祝幼琬、祝邦达

众所周知,黄炎培先生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政治家,20世纪三十年代他访问延安,他写下的《延安归来》及与毛泽东主席的窑洞对话震动了全国,也轰动了世界。黄炎培先生还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为了振兴中华,积极倡导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为了推广职业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这个理念,1917年在上海创建了中华职业教育社(简称职教社),1918年创办了中华职业学校,1946年又创办了比乐中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职教社已在我国遍地开花,枝繁叶茂,果实累累,即将迎来百年华诞。

我们一家与中华职教社的联系,从20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延续至今,掐指算来也有八十七个春秋,可谓源远流长。这是职教社几代同仁及我们家两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我们的父亲祝唯一先生出生于南通市,南通商学院毕业。1927年春,父亲携母亲到上海谋生,母亲是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没有文化。他们生育了我们姐弟四人。父亲做家庭教师,母亲帮人家洗衣服,做些小买卖,靠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生活非常艰难。

当时上海中华职教社已创办了十年,除了实践和推广黄炎培先生创导的职业教育外,还成立了新农具推行所,引导农民使用新农具耕作,减轻农民繁重的体力劳动。1929年经朋友介绍父亲进入职教社工作,做新农具推销员,时年约30岁。父亲有了稳定的工作和工资收入,大大改善了我们全家的生活。我们家的住房也逐渐改善了,从原来蜗居在租人家的灶披间(厨房),搬进了亭子间,又从亭子间换到客堂间(客厅),最后搬入马当路西成里两层楼的石库门房子,成了二房东,自家住两间,其余两间出租。我们的大姐出生后一直寄养在南通乡下外婆家,这时也接回上海,全家六口人团聚了。职教社使我们家摆脱了贫困,我们姐弟四人也受到良好的教育。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我十九路军将士在蔡廷锴将军率领下奋勇抵抗,坚守沪松口,这就是有名的淞沪战役,上海人民抗日情绪高涨,各界知名爱国人士发起建立抗日救难委员会,募集各种军需物资送往前线慰劳抗日将士,我们的父亲曾多次冒着枪林弹雨,将救难物资送往前线,母亲在家坐等到天明父亲回来才安心。淞沪战役结束后,上海各界救济总会在浦东大楼大礼堂召开庆功表彰大会,父亲带着二女儿祝小琬去参加了。会上赠予父亲书写着“见义勇为”四个大字的搪瓷匾,跋语中表述了父亲抗日救亡的事迹。还送了两个条幅,上书“国家不愿有此事,社会岂能无此人”。这是我们父亲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事情。也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给他提供了这个机遇。1996年,以我们姐弟四人的名义将“见义勇为”搪瓷匾赠送给设在上海临江公园内的淞沪抗日纪念馆,挂在显著位置,作为历史文物展览和永久保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上海中华职教社迁往重庆。父亲因拖儿带女不可能随迁,仍留上海职教社工作。父亲除了管理职教社的财务和推销新农具外,也担任职业补习学校的老师。我们家离职教社较近,我们的母亲也曾为职教社的职工做午餐的菜肴,每天买菜洗菜,烧好后盛在高脚瓷盘里,由职教社派人带着笼屉来取,也能得到少量报酬。八年抗战期间,上海老百姓的生活很困难,我们家也陷入困境。我们的大姐祝敏,二姐祝小琬高中毕业后就辍学当小学老师,挣钱补贴家用。大姐在中学期间就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40年参加了共产党。她也在职教社办的补习学校教授英语。补习学校的学生大多是职业青年,白天工作,晚上来上课,大姐除了授课还和一些同学交流思想,教育他们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在中华职业补习学校中先后介绍了五名学生秘密参加了共产党。我们姐弟三人也在大姐的影响下,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和解放战争期间先后秘密加入了党组织。

在我们姐弟四人中,祝幼琬排行老三,按照父亲的安排,小学毕业后,就读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该校是黄炎培先生创办中华职教社后第二年的又一创举,以实践证明职业教育的重要和可行。中华职业学校的办学方针是“学以致用”。“敬业乐群”、“双手万能”,是教育学生的格言,学生毕业后即可服务于社会。学校内有许多德高望重的优秀教师,孜孜不倦地培育一批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校内也有浓厚的政治氛围,在党的领导下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从未间断。在上海学生界举行的“反内战”、“反饥饿”、“要和平要自由”的游行队伍中都有中华职业学校的同学参加。在上海解放前夕,在校内处于秘密状态的中共党员有23名。

我们姐弟四人中祝邦达是最小的,原在上海大同附中读初中,1947年底因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父亲设法把他转入比乐中学,校址就设在上海雁荡路中华职教社大楼里。校长是孙起孟先生。校领导和大部分教师是民主人士,也有几位中共秘密党员。老师们品德高尚,生活简朴。既向学生转授文化知识,也引导学生探索真理,追求光明。黄炎培先生的夫人姚维钧是语文老师,她常向学生推荐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名著,比乐是初级中学,学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少年,上海解放时就有十二名中共党员,二十多名党领导下的少年先锋队员。1948年末全国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比乐中学的师生们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庇护下,晚上在教室里制作大量标语、漫画,排练活报剧,演唱革命歌曲,迎接上海解放。上海解放后,许多同学怀着革命激情参加解放军,有的南下到福建,有的北上到北京参加工作或学习,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比乐中学和中华职业学校一样是哺育一批批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红色民主堡垒。

如今创办以及为中华职教社辛勤工作的前辈都已故世,我们也已进入耄耋之年,而中华职业教育社和她的职业教育思想永远屹立在中国大地,为振兴中华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