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里的有心人

云南省泸西县中华职教社离退休社员一组 杨绍才

云南省泸西县中华职业教育社1995年12月14日成立,是云南省第一个县级社,是职教社的基层社组织。21年来,社员人数由30多人发展到451人,团体社员55个,38个社员小组,社员遍及全县各乡镇。现在泸西社已成为州内先进,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基层社。多次受到总社,省、州社的奖励和表彰,先后有总社、上海、福建、杭州等省市社领导10多次前来考察指导工作。20多年的发展有一条主要原因是有一大批愿为职教事业贡献力量的有心人,他们默默奉献,扎根基层,踏实工作,持之以恒,做了大量小而实的工作,使当地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得到了党政领导及广大人民的认可和好评。其中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社主任李克家,是全社年纪最大的社务工作者;另一个是白水镇社员小组组长车永祥,是全社来自最基层的全国理事。

耄耋之年不服老 呕心沥血干职教

李克家主任,解放初期便参加革命工作,曾在祖国西北边陲的红河县工作多年,20世纪80年代初调任泸西县副县长、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先后主抓农业、水利、科技等工作。1945年4月加入中华职业教育社,为泸西社的建立做了大量筹备工作。1945年12月14日泸西社成立后当选为社主任,接下来两次连任。从花甲之年到耄耋之年,一干就是21年,历尽艰辛,排除万难,把一个“三无”的县级社建设成现在这样有规模、有影响力、有成效、有凝聚力的社组织。21年过去了,泸西社离不开李主任,李主任也离不开泸西社。

李主任能把一个县级社打造成一个先进社,第一是他的人格魅力。他在泸西任职十多年,认认真真为泸西人民办实事,可谓是德高望重,因而退休后干职教,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帮,上下求索有人应,这股力量是无穷的。第二是他的精神感召力。一般人在退休之后,便颐养天年,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可李主任却为了社的事业,在全家已迁昆明后,仍孑身一人守在泸西,一心贴在社的工作上。而且不是一年半载,而是二十个春夏秋冬。这样的执着,这样的能耐,这样的坚守,难道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吗?人生能有几个20年呢 我可以说,李主任对职教社的热爱已经成为信仰,他天天想着职教社,日日夜夜在为职教社而操劳。泸西社的400多社员还能不为社的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吗?第三是他的工作协调力。职教社是一个社团组织,要办成事情,往往需要靠各方面的支援和帮助。特别是要做好职教社是党和政府团结、联系职教界有关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更需要认真学习和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不同时期的要求和任务,主动争取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此外是争取上级职教社组织的领导,协调步伐,圆满完成上级社交给的任务和责任,在县内要协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认识职教社,支持社的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团结人,把社组织办成社员之家。这样方方面面,上上下下都要协调一致。李主任却能在这纷繁的环境之中把事办成,实为可贵。第四是他的工作毅力。李主任办事讲求用心善成,把事办实、办成、办好,不厌其小,务求其实,贵在坚持。从不讲求轰轰烈烈,大张旗鼓,不求名利,而是事事用心、耐心,不因善小而不为,不求一时半会见成效。因而往往能将一件好事历经若干年,积沙成塔,办出成效。像我社的名牌“温暖工程”,泸西社坚持不懈,年年翻新,坚持到底,已初现成效。像为广东国华纪念中学招收新生,坚持十多年送出学生26名,得到助学资金520多万元,这26人将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为这些贫困家庭解脱贫困。这种对工作的韧性,一以贯之,长期坚持,正是职教社的工作所需要的。

据我所知,像李主任这样年纪坚持20多年,不拿职教社的工资,全心全意为职教社做公务员,在全社恐怕是少有的。从他的业绩看,在众多的社务工作者中他堪称楷模。他完完全全称得上是中华职教社基层社里的有心人。

扎根基层一辈子 愿做农民贴心人

车永祥理事,1968年11月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的农民家庭。从参加工作后便一直在基层奋斗,先后在白水镇政府办公室及其下属单位任职,现为白水镇计生办主任。

车永祥2001年8月加入泸西县中华职业教育社,先后在白水镇农科所、畜牧站、农技站、林业站、科协、镇中学发展社员11人。2002年成立白水镇社员小组,成为社的基层组织,并担任社员小组长至今。16年来他带领社员利用业余时间,密切结合本地及本职工作实际,组织社员学习,提高对职教社的认识和担当。每年都有小组的工作计划,从组织学习,调查研究,开展温暖工程,进行科技培训等都有详细安排,责任到人,定期开展活动,按时按量圆满完成县社交给的任务。此外,他还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率先在镇上开设职教小组的办公室、陈列室,挂牌运行,扩大职教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连年被评为先进社员小组,成为泸西社社员小组的一面旗帜。10多次接受总社、省州级社领导的调研和指导。

在乡镇建立社员小组,是把职教社的组织延伸到村镇,把服务深入到村寨农户的组织措施。正是依靠这些小组的工作,使职教社的影响力遍布村村寨寨,千家万户。

车永祥从做小组长以来,便用真情供职,用心办事,事事带头,率先垂范。他善于把本职工作和职教社的任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一肩双挑,相得益彰。他每年大部时间都在村社定点包村包户,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并成为农民的贴心人。2006年春,我县遭遇了罕见的春早,连白水塘这样的中型水库都库底开裂,汽车从库底驰过,尘土飞扬。白水镇是我县的贫困乡镇,尤其是该镇东部属高寒山区,有三个村委会,不但农业生产用水严重缺失,就连人畜饮水都十分困难,群众要到十多里外的地方去用牛车拉,用马驮水。这时车永祥所在的果衣村委会正是重灾区,他看在眼,急在心头,四方求援。巧遇云南省社常务副主任一行到我县调研,车永祥请大家到了该村委会的绿花村视察,发现该自然村后有一小片沼泽地,常年有水浸出,曾为该村人畜饮用水源。如果用电水泵把水提到一个大水池里,可以解决附近400户人家的用水。省社领导当即愿意为此事帮忙,经过多方努力,共筹得资金三万多元和一些物资支援,建成抽水房,连通了水管,把水引进了水池,解决了群众的困难,使附近几村的农民得到实惠。这件事既是他定点的工作任务,也是职教小组的要办的事,几方面结合,汇成一股力量,办成好事。

在实施温暖工程中,他更是注意既要把党和政府送给农民的温暖传到千家万户,又结合社的温暖工程,对特困户做出实实在在的帮扶。他带头慷慨解囊,从微薄的工资中捐资,号召社员小组成员共同筹资对特困户,特困学生实施不定期的救助,把自己的心掏给了需要救助的人群,用心办事。为了让更多的群众能早日脱贫致富,他利用小组成员是本镇科技界的骨干的优势,有计划地结合各农科部门的培训任务,并通过县社组织相关力量,举办各种农业生产适用科技培训。很多次都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搞一次活动,既是政府职能,又是职教任务。此外,还建起职教社自己的培训基地,和县社连手,并得到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县、乡、村、自然村四级连动出资出力出地在绿花村建起了白水镇科技培训点,定期就近开展农科培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车永祥既是共产党员,又是职教社员,但都是人民的服务员。共产党给了他生存生活和工作的优厚条件,教给他如何做人;职教社给他提供了付出奉献的平台,去收获精神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满足。

2014年车永祥和李克家被选为云南省出席中华职教社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选举中车永祥被选为全国理事会理事,是全社来自最基层的全国理事。在社员小组长中堪称榜样,是基层社组织里的有心人的代表。北京归来后,他精神振奋,在实现小康的攻坚战中,他又定点到特困的果衣村,将更加努力地去完成任务,用他的真情和真心去实践一个农村基层干部,一个社的基层组织社员小组长和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对职教事业的追求与承诺。

中华职教社能百年不衰,正是有千千万万基层社里的有心人去奉献,祝愿这样的有心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