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在纪念黄炎培诞辰140周年座谈会上的致词

尊敬的昌智理事长,

各位领导、同志,各位同仁:

能够出席今天的“纪念黄炎培诞辰140周年座谈会”,深感荣幸。在这里,大家济济一堂,共同缅怀黄任老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对我本人是一个接受再教育的过程,对我们的事业和奋斗也是一次重要启迪和激励。个人以为,纪念黄炎培先生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习其风范、研究其思想、继承和推进其事业。

一、坚持学习黄炎培先生的崇高风范

黄炎培先生在其波澜壮阔的奋斗人生中,展示了一个革命先辈应有的崇高风范,其中有三个方面让我十分感动。

(一)强烈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黄炎培先生纵贯一生的主线,他始终如一地将爱国爱民思想贯彻于他的工作和事业之中。他说:“吾思想、吾行为都归宿于一点,即如何造福于民众是也。”“凡有利于我国家民族者,吾从之。否则任何胁迫、任何劝诱我必不从。” 1905年,黄炎培先生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汇入铁与血的救国洪流。1917年,黄炎培先生秉持“教育救国”理想,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投身自己倡导的“职教救国、职教兴国”实践。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率领职教社同仁共赴国难,积极组织医疗救护,开办难民收容所,出版刊物宣传抗战,培养输送抗日爱国青年。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为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殚精竭虑,尽心尽责。

(二)坚定的奋斗意志

黄炎培先生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不断尝试,虽然一次又一次遭受失败,但从未放弃对救国理想的追求。抗日战争爆发,“职教救国”的梦想破灭,毅然投身抗日救亡,提出了抗日到底、实践民主、结束党治、建立联合政府等十条纲领;抗日战争胜利在望,但内战的阴影却笼罩着中国大地,先生一行六人访问延安,为和平奔走斡旋。回到重庆后,他不顾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出版了《延安归来》一书,使更多民众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与行动纲领;随着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全面内战爆发,先生领导自己创建的民主建国会,走上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黄炎培先生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饱含热忱与激情投入新中国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战友和诤友。黄炎培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一条路走不通,就换条路再走,只要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就从不退缩;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人民争取更光明的前途。

(三)执着的求索精神

黄炎培先生的一生都坚持“理必求真、事必求是”的行为准则,为追求救国救民真理永不止步。早年潜心研究国内外教育学说,考察教育状况,特别注重考察美国、日本、菲律宾、南洋各地的职业教育。1945年访问延安时,与毛泽东关于“历史周期率”的窑洞问答更是成为一段佳话,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思考和探索。新中国成立后,他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旧坚持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数次亲自带队到上海调研,找工商界人士谈话。晚年,先生为了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社会主义思想,他认真精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列宁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等经典著作,写出了几万字的读书心得。

二、深入研究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和奠基者,一生留下了一百六十多万字的论著和七百多万字的日记,体现了其独特而丰富的思想,揭示了职业教育的内在属性、规律和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中国特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宝贵财富。个人认为,以下四个方面应着重加强研究。

(一)“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目标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努力让学生得以就业方面。黄炎培将其总结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而最终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应认真研究其与我们今天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在联系,积极赋予其新的时代含义。

(二)“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

黄炎培先生坚决反对旧教育鄙视劳动、轻视实践、崇尚死读书的恶习,意识到偏重理论知识是职业教育的大忌,为了避免实业教育的这种流弊,黄炎培先生大力倡导并实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今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扑面而来,如何把这一原则与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相结合,加快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亟待经济界、教育界进一步研究。

(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配合的大职业教育观

黄炎培先生认为:“(一)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二)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这种“大职业教育”观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知行合一”不谋而合。就当前而言,对职业教育界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依托国家完善体系的大背景打造产教融合这一校企合作的升级版,其实质也就是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事实上,只有将产业先进元素切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真正做到产业界和教育界的深度融合,才能持续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因此,“产教融合”,正是回答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思想内涵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充分体现。

(四)“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的职业精神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应“注重培养德性,养成健康的人格,俾将来成为善良之公民”,倡导“金的人格,铁的纪律”。但当今现代化的趋势,导致工作机构越来越微型,越来越扁平,专业之间、等级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人的工作岗位不断变动,终身受用的专业身份日渐式微。在这样背景下,如何重新阐释“金的人格,铁的纪律”,并赋予其新时代特征,这是我们面临的新的课题。

三、继承和推进黄炎培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黄炎培先生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终生事业,也是我辈理当扛在肩上的重任,这里分享三点与大家共勉。

(一)充分发挥新时代中华职教社作为群团的政治功能

政治为先,定位鲜明。中华职教社是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应勇于打破传统束缚,勇于开拓新领域,勇于承接党和政府交付的新任务,始终做好党广泛联系和团结国内外职业教育界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发挥好“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政治功能。应深入推进温暖工程,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主动开展民间外交,加强与港澳台职教界的联系,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深度参与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未雨绸缪。

(二)积极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黄炎培先生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初心,就是要在全社会倡导、研究和推行职业教育。党的十九大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华职业教育社聚集了一大批职业教育的专门人才,应聚焦热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进职业教育理论和制度创新,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推动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扩大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全面深化中华职业教育社群团改革

世易时移,变法宜矣。中华职教社到今天已走过了100多个春秋,与创立之时相比,时代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由一个饱受内忧外患的旧时代走到了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职教社若不做积极改变必将为时代所淘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并作出了决策和部署。上海中华职教社自2017年起,按照中央和上海市委的部署,开展了群团改革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了“强基层、强队伍、强服务、强活力”的既定目标。个人认为,职教社群团改革应全面铺开,积极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不断增强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

各位同仁,黄炎培先生的光辉事迹、崇高品质、深邃思想,随着岁月的洗礼历久弥新,散发着永恒的光辉。希望职教社同仁能够继承黄炎培先生爱国、兴国的志愿,以先生为榜样,锐意进取,砥砺奋进,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全部的智慧与力量。

谢谢大家!